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社科新闻

我校召开《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座谈会暨新学期文科科研工作布置会.doc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9月14日上午,学校召开《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座谈会暨新学期文科科研工作布置会。校党委书记孟繁华、副校长雷兴山出席会议并讲话,特邀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交流发言。各文科院(系)、单位科研副院长(主任)、科研秘书及社科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第一部分由社科处处长赵新峰主持,六位校内专家、学者围绕“行动计划”做了交流发言。文学院左东岭教授以《人文学科的学术研究质量应有不同学科方向的具体标准与实现路径》为题,结合自身科研工作经验,探讨了政策文件应如何具体落实到各学科当中,以更好体现学校特色,彰显学科优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永福教授以《新时代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为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铸魂育人过程中的使命和作用,强调要“打好‘京’字牌,练好‘师’功夫、写好‘马’文章”;历史学院袁广阔教授以《谈谈我校考古学科的未来与发展》为题,结合考古学科特色和发展,提出“扎实田野工作、强化学科交叉、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外合作”的规划和愿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康丽颖教授以《有组织科研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家校社协同育人话语体系建构》为题,从“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团队拓展、成果转化”四个方面,分享了学院推进有组织科研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翔教授以《立足大地的跨学科研究是高校智库建设的基础》为题,着眼于智库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提出了“立足大地、渠道为王”的智库建设路径和方法;外国语学院刘文飞教授以《人文科学在大学》为题,深入解读了“行动计划”的内涵,他指出人文科学在高校人才培养、教书育人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是培养育人的人,坚守首都师大姓“师”的办学原则是学校立足之本、发展之本,他还建议学校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见长的优势,在基础科学研究、交叉科学研究方面实施更多举措,有效促进人文科学研究重大标志性成果的产出。

孟繁华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行动计划”的落地见效对于学校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应成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的指导思想,是学校文科院系、单位未来发展方向性的纲领文件。他指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育人育才为中心、体系构建为主线、能力提升为重点、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落实“行动计划”各项要求,推动新发展阶段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他要求,文科院系、单位应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规划,制定本单位面向2035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建设方案,并提出“四个结合”作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第一,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发挥学校自身特色结合起来,要求各院系、单位要凝练学科专业发展方向,科学研究要强化需求导向,既要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又要彰显学校特色、学科优势;第二,将有组织科研和个体研究结合起来,要立足学校改革发展需求,实施攀登计划,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培育更多学术骨干,聚焦多渠道、宽领域、高质量成果产出;第三,将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成果培育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以“育人育才”为中心,实施重大成果培育战略,聚焦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人才培养和青年教师培育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优秀人才;第四,将长期培育和短期绩效结合起来,各院系、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提高科研管理精准化服务水平,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提供保障。他希望,各院系、单位要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科学研究的干劲、攻坚克难的冲劲,充分释放科研潜能,围绕学校“三大战略”发展规划,实施攀登计划,落实“行动计划”,构建具有首都师大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学校进入全国师范大学“第一方阵”做出贡献。

会议第二部分由社科处副处长李学文主持,社科处处长赵新峰汇报了2022年度各院系、单位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情况,并对新学期文科科研工作进行了部署。他要求各院系、单位要聚焦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全面实施重大成果培育战略,凝聚科研优势力量,以有组织科研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创新。

雷兴山围绕专家发言和孟繁华的重要讲话,结合“行动计划”指导思想,肯定了2022年度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科研工作和管理中尚存的不足。他强调,各院系、单位要全面贯彻“行动计划”各项要求,将“四个结合”作为推进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积极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交叉科学研究,深化学校改革发展,以“成果导向、任务驱动、学科交叉、项目运作”为原则,推进人文创新研究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他鼓励各院系、单位要齐心协力,共同实现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攀登计划的实施做出更大贡献。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