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统计: 次
[讲座题目]中国早期书写形态及其文化功能
[主讲人]赵敏俐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对话嘉宾]傅道彬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主持人]蔡宗齐教授(香港岭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文系)
[主办单位]中国诗学联合研究中心
时间:2020年11月12日(周四)19:00-21:00
地点:Zoom网上会议室,会议ID:97282565563;密码:Inchr2020
[内容简介]
书写是几千年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不断的重要方式,书写留下来最基本成果就是书写文本,它成为人类早期最为重要的文化思想记录,后世研究人类文化思想最珍贵的文献材料。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早期书写起码有三种形态,第一是甲骨文的书写,第二是金文的书写,第三是典册文的书写。它们的书写方式不同,功能不同,内容不同,在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影响也不相同。充分认识三种早期书写形态的各自功能、特点,互相发明,互相参证,有利于将中国早期文化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实现从物质考古到精神考古的飞跃。
[主讲人介绍]
赵敏俐,1954年生,1988年3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诗经学会、屈原学会、乐府学会副会长。主要学术著作有《两汉诗歌研究》《周汉诗歌综论》《先秦君子风范》《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中国诗歌通史》(主编兼汉代卷作者)等。发表过学术论文100余篇。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学术成果奖等多项奖励。